成语不自量力的主人公是谁 不自量力的意思是什么

    成语不自量力的意思是什么?成语不自量力的意思是指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,多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。也说自不量力。量:估量。形容对自己估计过高。那么,成语不自量力的主人公是谁呢?
    不自量力的主人公是谁呢?
    其实,不自量力指的是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,其中一个是郑国,一个是息国。公元前712年,有一次发生了争执,息国的国君不采取谈判协商解决争端的态度,却贸然出兵,向郑国发动了战争。

成语不自量力的主人公是谁 不自量力的意思是什么

    不自量力的出处
    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不度德、不量力,不不亲亲,不征辞、不察有罪,犯王不匙而以伐人,其丧师也,不亦宣乎!
    不自量力的典故
    春秋时期,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 个诸侯国,一个是郑国,一个是息国。公元前712年,两个诸侯国之间发生了争执,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。虽然这两个诸侯国都很小;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,军力也要弱得多。郑国被迫应战,同敌人厮杀,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。
    事后,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出,息国快要灭亡了。说道:“息国犯了五不韪,所以要失败,而且,恐怕息国快要灭亡了。”——不韪,即“不对”或“不是”,也就是错误的意思。有句成语叫做“甘冒不韪”或“冒天下之大不韪”,就是说:明知不对,还是硬干,是自已心甘情愿犯错误,犯天下最大的错误。
    他们分析的根据是,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,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,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笼络好关系,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,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责任是谁。犯发这五条错误,还要出师征伐别国,结果遭到失败,这不是非常自然的吗?
    果然,不久息国被楚国攻灭。
    不自量力的启示
    人要正确看待自己的力量,不应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贸然出击,更不要刚断独行。